存款利率进入“2时代” 银行客户青睐理财属性保险产品

来源:上海证券报 2023-05-20 09:03:08

银行存款利率下调,保险产品收益率也将迎调整,摆在不少居民眼前的问题是——要不要将存款拿出来买保险,提前锁定收益?

上海证券报记者近日在调研中了解到,不少储户已用存款购买以增额终身寿险为代表的储蓄型保险产品。究其原因,可归结为低利率市场环境叠加权益市场波动加剧,导致储户资产配置难度上升。数据显示,今年4月,全国住户存款减少超万亿元。

不过,储蓄型保险产品相较银行存款仍有区别,并非保本保收益,且投资风险较大。业内专家建议,消费者购买储蓄型保险产品,应根据自身理财目标合理配置,避免跟风,更要警惕销售人员夸大宣传。


【资料图】

评估利率或下调 增额终身寿险“炒停售”再起

“错过20年前的8.8%、10年前的4.025%,如今的3.5%也即将告别,你还要错过吗?”

近期,人身险产品责任准备金评估利率下调的预期逐渐升温,部分险企和销售人员打算利用政策调整前的窗口期大力推广老产品,此前爆火的增额终身寿险再度被“炒停售”。在保险代理人的朋友圈中,与上述内容类似的宣传语还有很多。

根据规定,责任准备金评估利率和保险产品预定利率挂钩,降低评估利率代表降低产品预定利率,预定利率则影响价格。这意味着,人身险产品定价利率上限将进行下调,未来新产品的收益率会下降。

“从收益角度看,定价利率下降,直接表现为保险产品收益水平的降低;从保障角度看,定价利率下降,将导致费率提高——即在保险金额不变的条件下,保费将提高。”首都经济贸易大学保险系副主任赵明认为,随着定价利率或降至3.5%以下,未来保险产品的价格会提高,收益水平会降低。

有业内人士告诉记者,今年以来销售情况较好的产品依旧是增额终身寿险等储蓄型保险产品。从上市保险公司披露的前4个月保费收入数据可见,正是保险产品的大卖带动了保险公司负债端回暖。

今年前4个月,中国人寿、平安人寿、太保寿险、太平人寿、人保寿险、新华保险6家大型保险公司合计保费收入约8830亿元,同比增长2.83%,较前3月提升0.35个百分点。

存款利率下调 储蓄型保险产品受青睐

4月以来,随着多地银行下调存款利率,银行普通长期定存利率进入“2时代”。购买具有理财属性的保险产品,成为一些储户实现资金增值的重要方式。

赵明认为,在银行存款利率普遍下调的大背景下,部分银行理财经理会建议客户配置一部分资金购买中长期的保险产品,以便提前锁定高于银行利率水平的收益。

记者采访获悉,相较正在下调的银行定期存款利率,储蓄型保险产品当前的收益率受到不少银行储户青睐,成为保险公司银保渠道的拳头产品。

一家大型寿险公司银保部门相关负责人说:“最近公司银保渠道终身寿险产品卖得很好,前4个月新增期缴业务实现了双位数增长。”

银行网点的理财销售人员对保险产品热销有着直观感受。某股份行上海网点理财经理告诉记者,最近几个月,基本每周都有客户用存款购买保险产品,咨询保险产品的客户越来越多,咨询的主要是具有理财属性的保险产品。

人民银行数据显示,4月住户存款减少1.2万亿元。与银行存款下降不同的是,保险产品依旧销售火热。从保险公司单月数据来看,4月保费收入实现较快增长,上述6家大型保险公司合计保费收入同比增长约5.46%。

新单销售增长亦可佐证居民正将资金配置于保险产品。东吴证券非银研究团队预计,4月新单继续保持两位数增长,价值复苏将得到数据验证。

避免跟风 居民资产配置需理性

无论是银行存款还是理财型保险产品,本质上都是资产配置工具。多位受访人士表示,居民应根据自身理财目标合理配置,避免跟风。

记者从相关渠道获悉,对于“炒停售”行为,监管部门秉持一如既往的打击态度。目前,监管部门正密切关注行业动态,一旦发现相关现象抬头,将重点整顿规范。

中国精算师协会发布警惕增额终身寿险误导宣传的风险提示称,“增额终身寿险复利3.5%”是一些销售宣传中经常出现的话语。这里的3.5%并不是投资收益率,而是保额增长率。终身寿险的保额是指在被保险人身故或全残时,受益人可以领取到的保险金额。

购买保险产品应注意哪些风险?赵明表示:首先要注意退保风险,保险产品一旦退保,退还的保单现金价值要在保费中扣除较多费用,会造成较大损失;其次要注意收益波动风险,由于部分保险产品具有投资功能,会随着金融市场价格的波动而波动,因此存在亏损的可能性。

赵明建议,居民要充分了解保险产品的期限。若未来有大量资金需求,则不适合购买长期保险产品。还要充分了解保险产品的风险特征,如果个人风险承受能力较低,不建议购买具有较强投资属性的保险产品。

上一篇 : 【环球播资讯】5月19日基金净值:华安媒体互联网混合A最新净值3.105,跌0.29%

下一篇 : 最后一页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