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条:[杨旭东]端午节文化内涵的时代价值

来源:民俗学论坛 2023-06-23 16:10:40

点击上方“民俗学论坛”可订阅哦!

端午节文化内涵的时代价值


(资料图片)

杨旭东

原文载于“中国社会科学网”2020-06-27

传统节日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富有人文精神和时代气息,是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充分挖掘和利用传统节日文化资源,既是历史使命,又是现实需要。特别是广大人民群众创造、享用的节俗文化对民众具有天然的亲切感,是新时期推动乡村文化振兴,提升城乡社会人文素养和精神风貌的路径之一。在中国的传统节日体系中,端午节既与岁时节气密切相关,又附着了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是人类历史情感的表达和认识自然、敬畏自然的体现,它所蕴藏的思想文化内涵为时代发展提供不竭动力。

端午节的起源蕴含着时代

需要的传统伦理道德规范

在中国古代人的生活中,节日是农历历法体系的一个组成部分,因此,关于端午的起源最早有源于夏至一说。而民间社会却把它与屈原、伍子胥、介子推、曹娥等真实或者传说中的历史人物结合起来,赋予其情感、道德色彩,并衍生出丰富多彩的节日传说。如此一来,端午节的文化属性从纯粹岁时节令的产物,又增添了一份历史人文的色彩,而且在后世的流传中与历史的关联度被不断强化和凸显。在这样的演变过程中,端午节的思想内涵也悄然发生着变化,由探索、认识自然的智慧结晶衍生出对国家的忠诚和对至亲的孝道。随着传统节日地位的不断上升,端午节从民间节俗转变为法定假日,从民间文化转变成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中国自身认定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角色的转换使得作为假日和非遗的端午节具有了超越固有内涵的价值和使命。这种超越性体现在,其价值已经从一国之传统节日成为人类社会共同享有的精神财富,其使命则从对节俗内容的本体传承转向对其精神内涵的继承和弘扬。从这个意义上说,端午节的起源传说尽管存在着地域差异,但其中蕴含的传统道德伦理规范应该是共通的,是时代需要的。时至今日,我们对传统节日文化的传承与弘扬大多是建立在对节日文化外在形式的消费和满足上,并没有深入到节日的内核中去。如果说屈原、伍子胥传说有对国家忠诚的意味,那么,介子推、曹娥的传说则包含着孝道思想在其中,忠诚和孝道正好代表着从国家到个体的两种高尚道德品格,家国一体借助于端午节的多个起源传说得到了生动的诠释。

端午节的节俗内容体现出时下提倡的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文明思想

人类对自然的认知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即使是在科学发达的今天,这种探索和认知仍在持续。在端午节的知识体系中,以饮食为中心和药物为中心的一系列节俗内容,本质上都是人与自然的互动过程。以饮食为中心的节俗,从吃粽子、艾馍馍到喝雄黄酒、菖蒲酒;以药物为中心的节俗,从采药、制药到用药,各种原材料均取自于自然。端午节对自然界的集中采集不是简单地索取,而是具有神圣的意义。端午节当日,各种节俗活动的目的不是为了满足人类的口腹之欲,而是用自然之法,以自然之物,表达出人类对自然万物的尊重与敬畏,大自然中的一草一木并因此被赋予了灵性和药性。我们可以看到,传统社会中的人们在端午节的活动是谦卑而又谨慎的,通过一系列的饮食制作和药物采集,让自然草木的食用价值和药用价值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最终满足民众驱邪避祸、祈福禳灾的精神需求。时下面临的各类生态问题或多或少与人类中心主义、发展主义有关系,而端午节俗中所表现出的人对自然的敬畏以及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正是时下提倡的生态文明思想的核心要义,唯有从端午节俗中汲取中国传统文化的生态智慧,才能让传统节日绽放出时代的光芒。

端午节的身体实践传递了

亟待强调的日常健康防疫理念

中国传统节日的独特之处还在于其强烈的身体实践性,要体味节日的精髓,必须用手触摸,用脚踩踏,用心感知。而端午节的身体实践性既是传承节日的重要的条件,更传递了长期以来被国人忽略的日常健康防疫理念。一方面,古人缺乏现代卫生防疫知识,把高温天气造成的各种疾患视为是“邪气”“毒气”,就发明了许多以药物来防疫保健的方法,比如香囊、艾草的使用,因此,端午节被称为古代的卫生节,是民众有意识与疾病、毒虫斗争,专门进行家庭、个体清洁卫生的节日;另一方面,以游艺活动为中心的端午节俗包括龙舟竞渡、户外踏青、滑沙、斗草等,则主张在这一时节到大自然中开展各种户外活动,强身健体、放松身心,提高身体素质,增强自身的免疫能力。端午节的健康防疫理念固然有其局限性,但在公共卫生知识、日常健康防疫理念日益重要的今天,通过端午节的身体实践,既可以帮助当下社会节日活动对工业化产品的依赖,又能提升大众在此方面的意识,同样不失为对传统节日的现代价值转换。

在中国传统文化的大花园中,传统节日与社会大众的关系最为密切,可以说,任何人都生活在节俗当中。当创新性发展、创造性转化成为传统文化的重大命题时,重新审视端午节这样的传统节日,我们发现,传统节日生生不息的生命力恰恰在于它深厚的内涵所具有的跟随时代脉搏跳动的自我更新能力。

文章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2020-06-27

图片来源:网络

免责声明: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立场,与本号无关。

版权声明:如需转载、引用,请注明出处并保留二维码。

上一篇 : 世界视点!北京:集中开展对餐饮等非居民用户的燃气安全检查

下一篇 : 最后一页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